近年来,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金融市场的动荡,使得跨境人民币的使用和需求日益增强。特别是在美联储降息节奏的不确定性以及美元融资利率高企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积极寻求人民币融资,以降低财务成本和应对潜在的汇率波动风险。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企业融资策略的调整,也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供了新的动力。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中国人民银行、科技部等七部门《关于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落地见效,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重点地区科技金融服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导和推动北京、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科技要素密集地区做好科技金融服务。
会议强调,为引导信贷资金快速直达基层小微企业,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地方相应建立工作机制,从供需两端发力,统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银行放贷难的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14日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16.02万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3.46万亿元。
近年来,人民币(CNY)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攀升,尤其是在全球支付市场中,人民币已经成为第四大活跃货币。这一转变不仅反映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也显示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速。
近年来,随着金融监管环境的日益严格,银行业面临的合规压力不断加大。根据最新数据,自2024年以来,金融监管总局对银行业的处罚情况相当严厉,截至10月12日,已披露的罚单达1559张,罚款金额高达11.84亿元。其中,贷款业务成为违规的“重灾区”,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银行在合规方面的巨大挑战,也揭示了其在合规经营中亟需采取有力措施以应对日益严峻的监管环境。
会议总结了2023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评审工作,评定257个获奖项目,其中一等奖18项,二等奖93项,三等奖136项,专项奖10项,涵盖数字化转型、科技赋能、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安全风险防控等多方面内容。
随着全球经济面临多重不确定性,多个国家的央行明显加强了对黄金的关注,表态将增持这一重要资产。在近期的伦敦金银市场协会年度会议上,来自墨西哥、蒙古和捷克的央行官员公开表示,支持在外汇储备中增加黄金的比例。这一趋势的背后,反映了当前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对未来投资策略的重新思考。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10月15日人民币汇率再次面临下行压力,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度跌破7.12的关键心理关口,日内跌幅超过350点,而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同样表现不佳,跌幅逾300点。这一波贬值趋势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当前汇率波动的主要驱动因素在于美元的强势表现。
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9.48万亿元,同比增长6.8%。狭义货币(M1)余额62.82万亿元,同比下降7.4%。流通中货币(M0)余额12.18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前三季度净投放现金8386亿元。
初步统计,2024年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02.19万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50.87万亿元,同比增长7.8%
初步统计,2024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5.6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68万亿元。